阳市游仙区整合各方资源 打破军民融合门槛

更新时间:2018/9/25    来源:    作者:    浏览:

四川绵阳市游仙区整合军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相关资源,帮助军民融合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科研实力、促进技术革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

  在四川绵阳市游仙区,许多企业是从上海、深圳等东部地区转移而来。令人关注的是,与一般意义上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低端产业不同,来到游仙区的企业大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这些高科技企业来到游仙区?经济日报记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在“聚”字上显实力


  游仙区聚集了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各类科技人才等军工科技资源,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绵阳市聚集了丰富的科技资源特别是军工科技资源,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城”。游仙区则汇聚了绵阳最重要的科技资源,是全国少有的军工科技资源“富矿”区。在这里,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多家国家级军工科研院所,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实验室5个、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4个,有两院院士25名,各类科技人才8万人……

  这些科技资源深深吸引着上海、深圳等东部地区的众多投资者。游仙区招商局副局长代运秋介绍,2016年以来,游仙区引进新材料、电子信息、军品制造、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项目110多个,协议引资逾598亿元,目前已落地104个。其中,今年上半年新签约15个重点项目,引资逾350亿元,包括两家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高新技术项目。

  上海移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今年上半年落户的。6月份,这家行业领先的无线模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决定在游仙投资。8月份,正式落户游仙区的子公司移柯智创通信技术公司生产的第一块模板下线。

  “公司决策层首先看中的就是游仙区军民融合的肥沃土壤。”移柯公司副总经理周云双告诉记者,“这里有这么多的专家院士团队,有国家级的实验室,这些科技资源对于我们这种以研发创新为主的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据介绍,移柯公司将在游仙区建成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智慧物联网产业园。

  “以前到外地招商,说到绵阳,外地人知道的就是长虹。现在,以中物院为代表的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已成为游仙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代运秋感慨地说。


  在“融”字上下功夫


  游仙区和科研院所组建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联盟”,着力为军民融合发展破门槛、开新路、搭平台

  作为中国科技城建设的核心区和军民融合示范区,近年来,游仙区着力为军民融合破门槛、开新路、搭平台,有力促进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游仙区军民融合办公室主任杜树林介绍,游仙区与科研院所近几年在“融”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成功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破门槛”。游仙区与中物院、58所、624院等军工科研院所建立协作联席会议机制;支持辖区军工单位人才到地方创新创业并享受相关方面的激励政策,鼓励辖区研究所、高等院校、军工企业里的高端人才在周末空余时间,以短期聘用、技术攻关、企业顾问等灵活方式在辖区就近开展服务,促进军、政、企、校各方人才发挥知识溢出效应,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升军工企业及高等院校科研实力,促进技术革新。

  游仙区与科研院所在“融”的过程中,力求打破一些条条框框,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通过整合辖区军民融合领域相关的军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资源,双方组建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联盟”,瞄准新兴产业和成长性产业发展方向,开发龙头产品、发展配套产品,形成区域新兴优势主导产业,并撮合同类产业、产业上下游、同类人才、同类需求产业组建“小组团”。目前已建成1个全省军民融合大联盟,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新材料4个行业联盟、20个龙头企业牵头的产学研组团,实现抱团发展。

  军民融合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是中物院下属的一家孵化器性质的公司。项目负责人龚大国告诉记者,公司的宗旨是“搭建技术创新平台,释放国防科技潜能”,通过转化中物院的相关技术,使原先可能束之高阁的先进技术进入市场,为更多的企业所用,使科研成果实现转化。

  “公司可以针对用户提出的基于工业机器人各类应用技术的功能、技术性能等要求进行验证实验。目前,公司已成功转化多项高新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龚大国说。

  四川首个地方军民融合专业孵化器――中国(绵阳)科技城游仙军民融合孵化器将科技转化直至形成产业变现这一全过程的研发、实验、生产、推广、销售等各个环节分解开来,通过促进“二次研发”,打通军民融合产品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初步形成“科研成果+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链条式、一体化的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在“深”字上见实效


  游仙区进一步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对于生产电容器的特锐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来说,与前些年在深圳创业相比,2014年落户游仙经济开发区后,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落户当年,公司销售收入500万元,今年将突破1亿元。

  “随着军民融合的推进,有游仙区的政策扶持,有九院等军工科研院所作后盾,相信公司的竞争力日益提高,发展会一年更比一年好。”特锐祥公司董事长刘世军高兴地对记者说。

  游仙区不断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日前,游仙区出台《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单位)发展十条政策》,预算1亿元专项经费,为军工资质认证、创新研发、项目招引、成果转化、技改扩能、人才引育等提供“全链支持”;大力扶持军民融合企业,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对相关企业实施联合、并购、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支持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向“专、精、特、新”以及产业集聚集群节约方向发展。2017年,全区军民融合产业产值达164.1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比例达37%。

  日前,记者在游仙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看到,一批企业或已投产见效,或正加紧建设,或正商洽之中。园区定位于“高新产业集聚、企业链条延伸、军民融合特色、产城一体发展”,积极探索“党工委领导、管委会管理、公司化建设、市场化运营”的发展路径,着力建设军民融合智能制造与信息安全产业园和核技术应用产业园。

  杜树林告诉记者,军民融合产业园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核医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行业分布广泛、核心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构建起了多点共生的产业布局。目前,概算总投资400亿元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制造基地、西部军民融合创新科技研发试验区、诺思(绵阳)微系统示范基地等15个项目正入园建设,东材科技、雅化集团、维博电子等一批军民融合企业茁壮成长,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