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调研军民融合创新探索“北京范本”

更新时间:2018/6/30    来源:    作者:    浏览:

2018年6月12日,千龙网记者跟随北京市政协委员赴北京海淀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基地调研。千龙网记者?刘美君摄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而搭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试验田”,也是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

从突出强化军民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到接连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从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兴起,到“军转民”“民参军”热潮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进行总体设计。从聚焦政策机制到产业培育、从开放合作到人才建设,6月12日,千龙网记者跟随北京市政协委员赴北京海淀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基地调研,关注军民融合如何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蓝图中深度发展,形成组织管理体系、加快法治建设步伐、整体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探索出军民融合发展“北京范本”,书写出波澜壮阔的时代新篇。

军民融合创新的“新范本”

北京西郊汽车配件城曾被誉为京城汽配第一家,每天流动人口高达上万人次。为疏解非首都功能,2015年4月,西郊汽配城开始了疏解之路,9月25日关停,有序腾退816间商户,疏解4000余人。如今,这个占地面积128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汽配城转身为军民融合产业园后重装开启。

北京海淀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布局的重点区域之一,12大军工集团中的8大军工集团总部设在这里,涵盖航天、船舶、电子信息、兵器装备等重点科技产业领域,大批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其中全区拥有军工保密资质的企业200余家,拥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企业超过数十家。

作为第一家入驻的企业,北京神舟智汇科技有限公司在产业园B区一层拥有23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域。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神舟智汇公司以国防科技大学技术力量为依托,专门从事军事模拟仿真与武器装备配套产品技术开发,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具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部分资质,拥有近百项软件著作权和产品专利。“入驻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像是找到了组织,在这一领域不用再单打独斗。”

“丰富的军地资源优势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将借助海淀集聚的创新资源,打造军民融合重大项目落地、展示、对接平台,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促进“民参军”,推动“军转民”,一个开放式的国家级军民融合国家示范园将成为军民融合的“新范本”。

作为中关村核心区和国防科技工业布局重点区,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于2015年发布《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规划方案》,将建成以北京理工大学军民融合创新园、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玉泉慧谷信息安全产业园“一体三园”为核心的融合产业空间布局,吸引高端企业聚集。到2020年底前,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全面建成国家级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蹚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出路

“民参军”热情高,但苦于门路难寻;“军转民”市场广,却仍存在体制机制束缚。加快破除“民参军”“军转民”壁垒是关键。

北京市政协委员张斌表示,北京应更加主动积极搭建政府主导的信息沟通平台,创造更多沟通了解的机会,激发双方活力,逐步拓宽军民融合领域。

来自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信息显示,随着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面向社会公布、全面推行装备承制资质与质量体系认证“两证合一”改革试点等工作的推进,简明、务实、公开、透明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从申请到实施、从监管到退出等环节的工作指导,审查周期缩减一半,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和准入壁垒,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从中受益。

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始终坚持走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面向新兴产业、国家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国家队的技术优势和影响力,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原主任申建军看来,军民融合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是统筹军民共同发展、重塑新的体系和布局,必将使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试验田”

政策制度是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基本保障,是确保军民融合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和行为准则。而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任务,以破解影响和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为主攻方向,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基地正成为北京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试验田”。

如何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试验田”作为自己的“责任田”,如何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军民融合战略落实落地?

北京市政协委员着眼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建立军民两用设施、设备、技术、人才、知识产权及军队保障社会化等基础信息库,为融合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加快《军民融合促进法》的制订和实施,突破思想和制度性障碍,逐渐消除军转民、民参军的各种壁垒;整合资源形成军建民用、民建军用、共建共用的共享机制;连通部队、军工企业、国防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优势学科、知名试验室以及高新企业,建立完善军民融合创新人才“双向”联动培养机制,培育融合型人才;吸纳各行业战略专家、科学家、企业家,建立首都军民融合高端智库;由市政协科技委发起设立首都军民融合高峰论坛,适时成立由军工和民营企业参加的首都军民融合产业联盟等具体要求,为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从聚焦“全要素”到拓宽“多领域”再到力求“高效益”,北京畅通人才、资金、信息、管理等融合渠道,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挖掘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正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科技创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文/千龙网记者?刘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