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将建设特色产业扶贫园区385个 持续为贫困地区造血

更新时间:2019/6/28    来源:    作者:    浏览:

“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即各类基地(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模式,形成“一村一品”,从而拓宽持续稳定增收的脱贫道路。2019年,“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成为新增项目被市政府纳入33项民生工程,我市(安庆市)将建设特色产业扶贫园区385个,通过“四带”主体带动51402户贫困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56442户自种自养贫困户农业特色产业达标,持续为贫困地区造血——

持续为贫困地区造血

站在桐城市黄甲镇石窑村的山头上举目眺望,只见漫山遍野的茶园,一眼望不到边,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茶园融为一体……眼前的景色,让人很难想象三年多前这里还是一座座荒山。石窑村白茶基地的负责人金少清介绍说,这片规划1万亩的白茶基地里,已经建成500亩白茶,涉及流转租用25户村民的山林,户均租金超过1000元,带动86人在基地就业,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而村集体利用道路入股,每年可分红2.5万元。

发展壮大产业扶贫,必须发挥自身优势。

2016年,安徽省开始推广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黄甲镇适时抢抓机遇,坚持差异化发展,通过建设扶贫基地,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黄甲镇下辖的8个村除了都有茶叶基地外,每个村还着力打造1—2个特色产业基地,如石窑村还有白茶基地、高山蔬菜基地,黄铺村还有苗木花卉基地和薄壳山核桃基地等,这些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全镇90%的贫困群众增收。

长期以来,贫困村大都缺乏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黄甲镇通过大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模式,即各类基地(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模式,形成“一村一品”,从而拓宽持续稳定增收的脱贫道路。

与此同时,黄甲镇还结合“三变”改革,创新“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机制,实现了“一地生四金”,即组织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基地“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务工“挣薪金”,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分现金”,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参与产业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5万个,其中龙头企业4000个、合作社2.4万个、能人大户(家庭农场)1.8万个,带动贫困村2947个、贫困户104.4万户;支持带动主体各类资金52.5亿元。因产业扶贫(特色种养业)受益的贫困村、贫困户分别占100%、85.7%,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高效产业的蓬勃兴起,让近两年成为改革开放40年以来,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速度最快的时期。

近年来,我省把深入推进产业脱贫工程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措施和主攻方向,创新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大力拓宽产业扶贫之路。根据安庆市出台的《2019年“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全市375个贫困村以及有参与意愿的具备特色产业扶贫条件的贫困户都将是“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的扶持对象,并鼓励各地扩大到贫困发生率较高的非贫困村和“边缘户”,大踏步向产业扶贫全覆盖迈进。

创新产业扶贫品牌

宜秀区白泽湖乡龙华村过去村集体没有固定的资产收益,农业产业也缺乏有效支撑,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以来,通过盘活集体资源,依据本村实地情况,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做到“长短结合,种养循环”,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等产业链的发展。在产业园的带动下,龙华村集体经济如今已达到20多万,实现了整村脱贫。

无独有偶,在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过去因为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欠账多导致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但同时白林村也看到了自身山场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借鉴本村狮山林场“龙山雨露”的多年种植经验后,主打发展绿茶种植,抓主导产业支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路……

这只是我市受益于“四带一自”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受益范围广、增收数额大、效果持续久、“造血”作用大……这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所展现出来的显著特点,让“四带一自”成为产业扶贫的“知名品牌”,也成为全国产业扶贫的“安徽方案”。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我市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支持贫困村建设特色产业扶贫园区,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经营的方式,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休闲农业等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带动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特色主导产业。产业园区优先吸纳贫困村集体、贫困户的生产要素,优先带动贫困人口入园经营、创业、务工。

与此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或引进1个农民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政策奖补,支持贫困户自主调整种养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政策奖补,发展本村主导产业或相关产业。推行科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每名农技人员至少联系服务2个自种自养贫困户。

为了让更多贫困群众分享到产业扶贫的红利,2019年“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做为新增项目被市政府纳入33项民生工程,将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一根本之策,完善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兴园区、强主体、旺产业、强联结、带老乡,进一步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建设特色产业扶贫园区385个,通过“四带”主体带动51402户贫困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56442户自种自养贫困户农业特色产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