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保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更新时间:2023/1/16    来源:焦作日报    作者:    浏览: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中院始终紧密贴合部队官兵维权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司法拥军活动,推动涉军维权工作全面深入发展,为驻军单位、军人军属提供公正、有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在涉军维权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上下功夫,不断拓展涉军维权的广度与深度,初步打造成具有“沟通密切、机制完善、求助及时、氛围浓厚”的涉军维权工作焦作模式。

  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焦作中院把军民融合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结合该院涉军维权工作的特点与实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涉军维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军民共建深度融合计划,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确保军民融合工作顺利开展。

  深入开展拥军活动。始终把军民融合工作作为宣传重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开展送法进军营等多形式、多方位的涉军维权工作。把为部队排忧解难作为开展军民共建的立足点,把为部队办好事、办实事作为共建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构建了“民拥军、军爱民”的社会氛围。

  打造多层次的联系渠道。全市法院均成立了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涉军维权工作的指导,研究解决涉军案件的重大问题。全市法院设置涉军维权工作联络员,进一步加强与驻焦部队的沟通联系,对于审判工作中发现的涉军维权工作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通报双方研究解决。同时,结合“八一”建军节、新兵入伍、老兵退伍以及“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时间节点,走访慰问部队官兵。2018年以来,全市法院慰问部队78次,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115次。定期组织员额法官到部队进行法律援助,及时回应广大部队官兵关切问题。结合新冠疫情等实际情况,向在役官兵发放“联系卡”300余次,公布法院刑事、民事、婚姻家庭、行政、执行等领域资深法官的联系方式,针对军人的法律问题,由相关领域法官通过电话等方式提供司法服务。

  深化涉军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建设。全市法院设立了涉军案件立案窗口,为军人军属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2018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涉军案件136件。对于受理的涉军案件,在审判信息管理系统和立案审批材料上分别标记“涉军”标志,确保案件进入涉军“绿色通道”,最大程度提升办案效率。全市法院成立涉军案件合议庭,压实涉军案件办理责任。全市法院加强涉军案件执行工作,全面落实办案时限、办案人员和执行措施“三个保证”,最大限度保障军人军属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于军人军属败诉的案件,做好案后跟踪答疑工作,及时跟踪,答疑解惑,取得军人军属的理解。

  全面加强困难军人军属司法救助。充分发挥司法救助工作的作用,对于经济困难的军人军属通过诉讼费用“缓减免”措施让其打得起官司,切实维护军人军属的诉讼权益。对于因执行不能造成生活困难的军人军属,给予最大限度的司法救助,传递司法关怀。同时,对于诉讼中发现的军人军属“危急困”情形,积极向地方党委及政府相关部门和驻地部队反馈与协调,推动建立涉军维权工作基金,解决军人的后顾之忧。

  积极推进军人军属参与案件陪审。为更好地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合法权益,全市法院积极推进军人军属参与案件陪审工作,出台了《焦作法院军人军属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实施方案》,明确军人军属陪审员的选任条件、数量、程序和要求,建立“军人军属人民陪审员基本信息档案”,定期组织培训考核,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考核结果,监督军人军属陪审员用好陪审权利,确保军人军属陪审员真正成为依法治军参谋员、法律知识宣传员、军地矛盾协调员和法律援助服务员。

  下一步,焦作中院将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涉军维权机制,引导军地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促进涉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同时,坚持送法进军营,采用多种方式宣讲法律,继续发挥联系卡的作用,24小时在线为部队官兵提供一对一的司法答疑服务,提高军队官兵学法用法能力和水平,实现军民融合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