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运用传统文化创新国防教育模式

更新时间:2024/1/5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    浏览:

武警景德镇支队组织官兵在荣誉室参观大型瓷版画《军民抗洪》。杨震欧 摄

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红瓷保护班学生修复红色瓷器作品。杨震欧 摄

深冬时节,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内展出的《飞天》瓷版画前,江西省景德镇军分区官兵正为参观群众讲述女航天员刘洋的故事,引来阵阵掌声。“画得真好!长大后我也想登上太空……”来此研学的北京某中学学生听得意犹未尽,他们不仅为精美的陶瓷艺术所惊叹,更为陶瓷上绘画的英雄人物所折服。

近年来,景德镇市军地合力探索创新国防教育形式,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国防教育,利用陶瓷工艺传承传播红色文化,让国防教育更具时代性和感召力。

漫步在景德镇街头,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画卷之中。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精美的陶瓷艺术让景德镇逐渐成为旅游热点城市,陶瓷作为该地的响亮名片,也成为军地联合推动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在中国陶瓷博物馆内有一个特殊的红色展厅,展厅以“初心·使命”为主题向观众呈现了一段用瓷器语言记录的红色历史。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用它们自己的方式,展现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印记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一幅以南昌起义为主题的粉彩瓷版画中,战士们无畏的神情栩栩如生;一个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釉彩瓶上,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历历在目;在《长津湖》瓷雕作品中,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听令景从的景象又浮现在观众眼前……

“红色展厅共展出60余件(套)红色作品,自去年7月1日开展以来,展厅累计接待参观人员100余万人,让观众在欣赏陶瓷艺术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该博物馆陈列展览部负责人徐燕介绍。

随着红色文化影响力日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传承红色文化的行列中。为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红色陶瓷作品,他们定期走进井冈山、瑞金等红色革命圣地研学体验,在亲身感悟中激发创作灵感。驻军部队官兵也定期走进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等地宣讲国防知识,让各界干部群众在感受红色文化和陶瓷文化交融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国防观念。

卢海勇是一位“景漂”创客,也是瓷版画《飞天》的作者。近几年,他热衷于创作国防军事题材的陶瓷作品。他说:“我从小就喜欢军事,也算老军迷了。近年来,大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国防、关心国防,许多优秀红色陶瓷作品被更多人看见,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和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这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此前,他曾创作了一幅《军民抗洪》大型瓷版画,描绘了抗洪抢险一线救援官兵与当地群众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场景,目前已捐赠给武警景德镇支队。

放大镜、尼龙刷、溶胶、锉刀、毛笔……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几名学生正使用修复工具,通过拼接、粘接、制膜、配补等步骤,将破旧的《雷锋》瓷盘修复完整。作为瓷都,景德镇曾烧造反映各个时期风格特点的红色陶瓷。因岁月洗礼,一些红色陶瓷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该学院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构建“班级+红色文化+专业”的模式,专门创办红瓷保护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一件待修复的瓷器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时代印记,保护在先、修复在后,如果不知道器物烧造的历史背景,就无法着手修复。”学院老师张立告诉笔者,红瓷保护班目前已修复红色陶瓷100余件,通过修复红色文物,学生们不仅传承了陶瓷修复技艺,还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黄飞龙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近年来,他一直醉心于创作红色陶瓷,将党史、军史老资料、老照片留存在陶瓷上,并创办红色文化主题展馆,供当地青年学生参观学习。

瓷器烧制,始于土,成于火。瓷器上的红色文化将随着这千年窑火代代相传。景德镇市相关领导介绍,下一步,该市将动员更多力量促进陶瓷文化和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陶瓷文化利用好、把红色文化发扬好,营造浓厚全民国防教育氛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