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引领,走好特色产业幸福路

更新时间:2024/1/8    来源:中国网    作者:    浏览:

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为此,党的基层组织要突出产业兴旺这个根本,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好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托起农民“稳稳的幸福”。

因地制宜,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事实证明,特色产业发展好的乡村,其中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气候条件、种养习惯等因素,宜种则种,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发展相适宜的产业。如,陕西柞水县金米村,把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井冈山神山村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江西于都县源头村富硒蔬菜“登上”中欧班列,远销国外……反观一些地方,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根本原因就在没有发挥好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不能搞“千人一面”,更不能贪大求洋好高骛远。为此,基层党组织要全面谋划,定好盘子,选好方向,做足“特”字文章,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

延伸产业链,把“土特产”打造成“高大上”。产业要有特色,还须上规模、上等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如,把木耳加工成速食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美容产品等,又如,将蔬菜大棚、花木园地、果树基地等,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等。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服务业相融合,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拓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层党组织要作好规划,制定目标,绘出特色产业发展远景图,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不断把特色做特,把优势做强。

以人才振兴为根本,为特色产业提供硬支撑。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支持“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创新创业,引进新型人才,弥补人才空缺,内外结合,形成人才合力,为特色产业发展助威助力,献计献策。采取“能人+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广新品种,运用新科技,加快“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增强发展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特色有多强,人才的分量就有多厚,党的基层组织要切实培育和发挥好人才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人才厚”撑起“产业厚”,推动特色产业加速跑。

产业强农民富,产业兴乡村兴。以党建为引领,紧紧牵住特色产业发展这一“牛鼻子”,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开辟幸福路,种上“摇钱树”,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黄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