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

更新时间:2024/3/18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    浏览:

●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先进性自主性完整性,推动产业数智化绿色化服务化

90问: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如何在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

答: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相对传统产业体系而言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要义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科技创新引领下构建一个多类产业部门互相依存、支撑、融合及协调发展的经济系统。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体现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重要导向;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强调,“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指示,这些都为四川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当前,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从“一主三融”“三性三化”上精准发力。

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等高端要素向制造业汇聚;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两化融合”“两业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的新引擎。

一方面,稳步提升工业占比,为制造强省提质量上水平。四川现代工业起步于“一五”至“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战略布局,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已形成涵盖41个大类行业、190个中类行业、497个小类行业的工业体系和六大优势产业。工业化演变规律表明,只有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并保持足够长时间,才意味着进入工业化后期。当前,四川工业化正处于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阶段,工业增加值占比、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装备制造业占比4项指标均偏低,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以工业为主引擎,推动六大优势产业突破10万亿级营收规模,将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3个国家级和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以县域为重点,促进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加速融合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三次产业融合的主战场在县域、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四川拥有183个县(市、区),数量多、类型丰富,县域乡村形态和发展阶段多有不同,县域经济特别是县域工业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突出。因此,应遵循县域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分类施策,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特色产业,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县域乡村文化旅游业振兴,以“数智化”赋能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动美丽县城与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实现农民现代化;围绕“一县一主业一特色”,聚力打造产业小镇、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突出先进性自主性完整性,推动产业数智化绿色化服务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引领,整体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新兴技术特征,集中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其中,先进性与自主性是服务国家全局、防范化解“卡脖子”“脱钩断链”等外部风险以及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完整性能够增加经济韧性,是先进性、自主性的基础支撑。同时,以数智化绿色化服务化协同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及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举措,是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与重要路径。

增强先进性,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特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先进性。对四川来讲,必须同时发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多元基金+科技服务+应用场景+人才支撑”等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与收益分配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科技企业培育“最先一公里”等瓶颈,加速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与产业化;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高标准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

增强自主性,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当前,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循环畅通、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四川可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特色消费品、核技术应用等独特优势,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打造国家先进制造完整产业链重要集聚地;加强省内产业链互联互通,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分工合作,主动嵌入国内大循环与全球价值链,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探索共建科创、产业与人才“双向飞地”,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打造重要产业备份基地;突出水风光氢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钒钛稀土锂磷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

增强完整性,放大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效应。四川工业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差距,必须短期强基础补短板,长期锻长板拓优势,梯次打造产业集群。即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补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发挥绿电优势、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和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主阵地”优势,推动川渝共建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世界级产业集群,主导建设世界级新型显示、清洁能源装备、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推动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成德高端能源装备、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三个国字号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跃升;加快打造先进材料集群、绿色化工集群以及无人机与通航产业集群,构建N个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强化数智化绿色化服务化赋能,焕发四川产业新活力。实践表明,数智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可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规模、效率和融合效应等多维赋能作用,成为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新动能新活力。对四川而言,突出数智化转型赋能,可极大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突出绿色化转型赋能,可擦亮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色;突出服务化转型赋能,可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要聚焦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抢抓“东数西算”机遇,深化“数转智改”与数实融合。要加快建设“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的重点电源项目和互联互济坚强电网,打造世界级高端能源装备集群,争创国家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打造清洁能源消纳产业示范区,推动共建“成渝氢走廊”“长江氢走廊”等,持续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制造示范,争创国家“双碳”减排先行示范区。同时,大力发展面向工业制造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高端科技、专业化技术、软件和信息、节能环保、金融科技、定制物流等引领型服务业集群,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品牌平台企业,支持制造业企业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等。(感谢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南交大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骆玲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