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司机也开得很稳。”“很有意思。”近日,两岸媒体记者联合采访活动走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参观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宝健(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和京东健康,体验自动驾驶、机器人、AR眼镜等创新成果。采访团边走边看边报道,多元传播在两岸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中的“亦庄成果”。
参观+互动
自动驾驶、机器人、AR眼镜等引关注
参观+互动,联合采访活动全景式展现北京亦庄的创新蓝图,海峡两岸的声音也将集中传播。据悉,此次采访团既有台湾在京驻点记者,也有新华社北京分社、人民日报、中新社等媒体记者。
“目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正推进3.0扩区建设,市民能乘坐智能网联乘用车从北京亦庄到大兴机场往返,这标志着世界首个首都城市机场自动驾驶接驳载人示范场景正式开放。”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展厅,工作人员向采访团介绍示范区的“车路云网图”建设体系和探索成果。随后,采访团还坐上智能网联巴士驶入城市道路进行实际体验。
走进宝健(中国)有限公司,采访团实地了解该企业是如何建立起一套从植物育种、载种、原料提取,到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全流程体系;走进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人形机器人的创新研发和应用揭开神秘面纱,能说会动的智能机器人“悟空”吸引采访团围观互动;走进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将京台科技合作和两岸优势产业对接的情况娓娓道来,其中亮亮视野的AR眼镜引来不少赞叹;
走进京东健康,采访团近距离感受智慧诊疗的便捷服务。
边走边采
北京亦庄助推两岸科技创新成果落地
在参观过程中,采访团对多位在京台资企业代表进行专访,北京亦庄营商环境引聚创新成果落地成为一大亮点。
“20多年前决定搬到北京亦庄,是真正符合我们公司科技发展的设计目标。”面对采访团“为何选择北京”的提问,宝健(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道回答道。30年前他作为台青来北京创业,后来又到亦庄落地集产品研发、生产等于一体的宝健亚太营运总部,他曾带领公司员工分别在2009年、2013年和2016年三次前往台湾,也希望未来两岸能更亲密的来往,以大陆为基点向全球开放。
为更好服务两岸科技经贸交流合作,全国首个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已落地北京亦庄。目前,该中心设有科研协同、成果展示、技术交流等六大功能平台,旨在打造面向两岸科技企业的创新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京台科技合作和两岸优势产业对接。作为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发起单位代表,同时也是台湾电电公会大陆副首席代表、英业达北京公司总经理的邱全成说:“基于此前两岸共同建立的一些合作机制、产业标准等,我们认为在北京建立两岸科技创新中心能为事业发展提供更大舞台。”
具体到两岸科技创新中心落地北京亦庄,邱全成表示,台湾电电公会里有很多精密机械、机器人、AI等企业,而北京亦庄也具备先进制造优势,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我们鼓励企业的研发中心能和亦庄有进一步合作,加速企业发展。未来也希望两岸科技创新中心能助推两岸更多企业携手,实现合作共赢。
北京瑞爱鑫生医科技有限公司去年12月入驻亦庄,也是两岸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批入驻企业。“作为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我们很感谢申报辅导过程中北京亦庄提供的一条龙服务,遇到什么问题都有人免费协助,速度很快。通过两岸科技创新中心的平台,我也希望将来有更多台湾年轻人来到这里,促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和项目落地。”企业总经理陈建勋说。
随着此次活动的结束,两岸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正拥抱更多机会。接下来,北京亦庄将以京台科技论坛和两岸科技创新中心为支点,持续做好台胞服务工作,助力两岸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持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