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军区深挖新兴领域潜力编实建强民兵专业分队记事

更新时间:2024/5/20    来源:解放军报、学习军团    作者:    浏览:

编者按

习主席强调,要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国防动员系统协调军地,在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上担负重要使命任务。如何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全面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是重大现实课题。近年来,河南省军区打破行业、地域等限制,深挖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动员潜力,编实建强民兵专业分队,有效推动国防后备力量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初夏,中原腹地,一场实兵对抗演练在黄河岸边展开。

跨区机动的某部,在河南省某市境内遭“敌”无人机群袭扰。该市民兵无人机反制分队闻讯后,协同该部对“敌”实施精准打击,确保部队顺利过境。

这是河南省民兵专业分队“战场”显身手的一个镜头。近年来,河南省军区紧抓河南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契机,突出智慧赋能、新域聚能、新质强能,深挖新兴领域动员潜力,编实建强民兵专业分队,努力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新质战斗力,在中原大地锻造拉得出、顶得上、起作用的援战保战队伍。

采访中,一件往事被再次提起——某部向某军分区提出演习保障需求,商请其派出民兵分队保障该部一个连阵地。由于民兵保障分队科技含量不高、侦测手段缺乏等,完成任务质效未达预期。

“这样坛坛罐罐式的保障,难以适应练兵备战需求。”该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此事在省军区上下引起反思,中原大地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众多,科技资源丰厚,动员潜力巨大,民兵专业分队建设如何与时俱进、提档升级?

“国防后备力量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既是时代课题,也是现实需要。”该省军区领导介绍,省军区广泛开展“对标职能使命、我们缺什么,聚焦备战打仗、我们练什么,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干什么”讨论;党委常委分头带领机关人员走访科研院所“摸底”,深入高新企业“探宝”,前往驻军单位“问需”,在调研论证中拿出编实建强民兵专业分队的步骤方案。

——立足优势编。依托全省数量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主阵地,加强对优质动员潜力资源的动态感知,实时更新民兵专业分队力量编成。

——分层分域编。探索构建基于任务的差异化能力指标体系,打破编制限制,突破属地边界,对网络、通信、导航等专业力量,探索实现行业联编、跨域抽编、全省统编。

——成体系化编。确立装备、技术、人才编建标准,聚焦紧缺急需、特种特需,对装备维修、无人机等地方专业力量,成建制纳编运用,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

“非我所有,为我所用。”短短两年时间,该省军区围绕专精人才、前沿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从“新”出发、向“新”聚能,深入挖掘辖区新兴领域动员潜力,超前编建民兵专业力量,全省民兵专业分队面貌焕然一新。

编为用,建为战。各类专业队伍建起来后,又出现新问题:各单位按照习惯做法抓专业力量训练,致使工训矛盾突出。同时,新型民兵专业分队训练如何开展尚未明确,不少单位因此犯了难。

“高效融合、互促双赢,是解决工训矛盾的根本之策。每类专业分队的编组定位和担负任务,就是训练方向。我们要依据担负任务,与编组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研究训练内容、组训方式。”该省军区党委议战议训会上,一班人统一思想,决定以任务为牵引,充分发挥编兵单位人才、设备、资源优势,精练军地通用专业,深研攻关课题,加速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战斗力转化进程。

——融入任务训。结合保障某部训练任务,洛阳军分区走进编兵单位,对应急通信保障等专业分队,展开课题式、订单式训练,促进专业分队熟悉作战流程、精练专业技能,确保随时能够进入战斗状态。

——融入对抗训。让侦察与反侦察、频谱管理与通信监测、工程爆破与工程抢修等专业力量彼此借鉴、互相切磋,掀起省域内民兵专业力量对抗训练热潮。

——融入体系训。将国防动员嵌入联合作战体系,基于实战需要构设援战保战场景,依案开展体系练兵,把多支民兵专业力量捆在一起用、合在一起练,在专攻精练中充实完善克敌制胜的“策略库”。

好棋一着,全盘皆活。前不久,上级导演部临时调整某部训练集结地域,并将陆路机动改为立体投送,参与支援保障的河南省军区迅速拿出保障方案:在派出应急通信保障、工程抢修维护、伪装防护干扰等民兵专业力量参与保交护路的同时,组织民兵测绘导航专业分队,数小时内完成训练地域战场环境建模任务,为部队快速遂行机动任务提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研民兵专业力量作战编成、参战样式、运用时机,切实破解联合制胜的结构性、体系性瓶颈难题,推动新质战斗力快速增长。”该省军区领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