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强调,“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把握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征,加强集成创新和综合应用,推动形成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生动局面”。打赢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应该不断创新军队政治工作,将传统优势与最新技术有机结合、与新兴领域深度融合,创新思维理念、运行模式和方法手段,加快从传统模式向信息主导、人机协同、智能决策、体系融合等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紧跟技术迭代更新理念。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政治工作必须积极适应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主动升级思维、更新观念,不断解放思想、守正创新。首先,强化信息强能理念。学习掌握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相关知识,探索“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模式新手段,为政治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其次,强化网络开放理念。要正视和满足当前“网生代”官兵网络需求,拓展网上学习、教育、娱乐等功能模块,进一步注入网络因子,增添活力动力。再次,强化数据驱动理念。强化基于信息网络和大数据的系统思维、关联思维、用户思维和前瞻思维,建立大数据政工模式,快速完成情况分析、方案优化、辅助决策,着力提升政治工作质效。最后,强化人机融合理念。无论在信息查询、舆情分析等数据利用层面,还是在方案生成、指令传达等作战指挥环节,都应该重视人机交互、人机混合手段,推动政治工作全要素全过程嵌入作战环节。
把握技术创新特征规律。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带来政治工作手段载体发生颠覆性变革,要切实掌握弄通其内在机理、方式特征,更好地推动政治工作实时感知、智能分析、柔性渗透、渐进提升。一是政工资源数字化。突出数据化、数模型应用,以数据和算法为支撑,以网络集成、分割、加工和利用推动“生命线”融入“数据链”。二是信息推送精准化。充分发挥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优势,分析官兵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定点精准推送个性化的政治工作信息资源。三是分析决策智能化。以“信息提取—效果评估—策略优化”为主轴,通过预设模型、智能算法以及超强运算能力,在追踪数据轨迹、自助数据分析中变“经验决策”为“智能决策”。四是平台载体多样化。传统政治工作载体衍生出以网络为平台的政治工作新载体,类似各种新媒体平台、网络客户端甚至智能机器人等,为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拓宽了新渠道。这些特征规律,都需要结合具体实践认识和把握,不断更新手段策略,推动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换挡升级。
厚实技术运用体系支撑。为政治工作注入信息化智能化因子,不是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和政治工作的简单叠加,需要立足多维发展、汇聚多方力量、朝着多域推进,才能实现深度融合、丰富发展。首先,构建配套制度保障。要不断健全反映建设要求、体现发展趋势、切合军队实际的政治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完善政治工作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安全保密规则等法规制度。其次,打造高效互通网络。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宽带、低时延特征,优化提升信息主干网络结构和联通效率,整合政工网络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鸿沟。研发集理论学习、心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系统,以及兼容性、实用性强的软件工具,建立纵向到单兵、横向可对接的政治工作信息化格局。探索“政工大数据+官兵”等新模式,调动广大官兵踊跃使用信息化设备和手段参与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再次,培塑专业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军地各种资源,构建军内培养与地方培训相结合、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育人格局。发挥好院校培养主渠道作用,加大政工专业学历教育科技素养比重,鼓励技术干部和政工干部交叉培养,走开机关、科研单位和院校政工人才交流任职渠道,在智能系统开发、数据资源整合等大项任务实践中,锻造多能跨域复合型人才。
(康怀海,作者单位:中部战区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