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全民国防教育职能调整后,军地职责变化较大,只有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基础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军地各自优势,持续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
注重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全民国防教育是一项关联军地“联合作战”的系统工程,全面释放军地共育效能,应在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确保国防教育工作落实。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党委书记是国防教育第一责任人,省军区系统各级要积极发挥军地桥梁纽带作用,协同配合第一责任人,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党委议军会、武委会等,要有国防教育议题;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计划,纳入领导政绩考核范畴和述职内容,等等。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切实形成党政军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二是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市、县、乡国防教育办事机构。确保人员有编制,办公有设施,经费有保障。要把教育、文化、团委、妇联等部门吸收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国防教育职能细化分解到各成员单位,明确责任人和联络员,使国防教育在各个不同层面都有机构抓、专人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管理机制。三是完善检查监督机制。注重发挥人大、政协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执法检查、行政督察和舆论监督。军地联合工作组要定期深入实地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或个别交谈、问卷调查等不同形式,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执法检查结果,奖优惩劣,有效促进国防教育落实,提高国防教育质效。
区分对象层次,抓住重点群体。全民国防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公民。因教育对象参差不齐,须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人员,使国防教育既覆盖全民,又重点推进。一是牵住领导干部这个“牛鼻子”。领导干部既是全民国防教育组织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增强了,全民国防教育才能扎实有效开展。应依托市县两级党校教育资源,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国防教育专题轮训,开设国防知识、国防法规和军事高科技等课程,举办国家安全形势专题讲座,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二是规范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根据教学实际,大力开展国防教育进学校、进课本、进课表、进教案、进课堂活动。应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区分不同层次,确定不同教育内容。小学和初中阶段应教授学生基本的国防知识,初步形成国防观念;高中阶段应教授学生国防理论,掌握必需国防知识与技能,增强国防观念。普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国防教育课程,加强国防教育相关学科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国防观念。三是强化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针对民兵、预备役人员分布广、流动大、教育难集中的特点,把国防教育与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紧密结合整组点验、军事训练、兵员征集等时机,采取集中教育与跟踪教育相结合、刊授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把国防教育贯穿于军事训练和执行各项任务的始终,着力强化使命意识,激发尚武精神,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加大建设力度,夯实教育根基。全民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工程,须加大建设力度,夯实教育根基,使国防教育持续稳定发展。一是抓好教育阵地建设。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与设施,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国防观念的重要阵地和鲜活教材,应加强革命烈士陵园、战争遗址遗迹等国防教育场所的修建、保护,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机,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强化国防观念;利用小学生入队、青年入团、群众入党、公务员晋升等时机,组织有关人员前往宣誓,激发爱国热情。二是抓好教员队伍建设。国防教育教员队伍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大力整合人才资源,精心选拔国防教育教员。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从优秀导游、解说员队伍中挑选;在民兵训练基地,可从教练班长、专武干部中挑选;在军营,可从部队领导、优秀干部等中挑选;在学校,可从政治老师、历史老师、小学大(中)队辅导员队伍中挑选。还可聘请专家学者为国防教育讲师团客座教授,定期举办国防教育论坛、组织备课讨论等。对选拔确定的教员,要经常组织培训、考核,努力增强教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抓好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化时代,国防教育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国防教育网络化是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要利用基层国防动员信息系统、政府办公网络等军地既有信息资源,将军队的国防教育资源与革命旧址、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和其他具有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的教育资源联结起来,构建军地互联互通的国防教育信息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省军区系统要充分利用军地优质资源,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定期发布国际国内形势动态、前沿武器装备知识等内容,通过改变传统模式、改进方法手段,切实增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