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峰 北京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副处长、
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兼武装部副部长
很多领导和专家重点是从宏观角度来解读国防教育,我是从微观实践角度介绍一下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方面的做法。
我来自北方工商大学,在重点高校云集的北京,很多领导未必了解我们学校,我简单介绍一下。我校在1999年6月由北京轻工业学院和北京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现有阜成路和良乡两个校区,设有16个学院,从本科到博士后各学历学生1.7万余人,今年6月学校正式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在这样的没有任何国防背景的市属高校,学校党委对国防教育工作理解深刻,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北京高校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下面我结合今天的会议主题,主要从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实践探索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汇报。
一、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大学生征兵和日常国防教育活动。国防教育工作由学校党委武装部具体负责,武装部和学生处合署办公,下设国防教育办公室和军事理论教研室,组织成立三个国防社团和一个民兵组织,200多人的团队成为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核心骨干力量。
二、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做法,包括这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学校国防教育体系建设的整体布局。注重顶层设计,整合各类国防教育平台和资源,探索构建了以学校党委为中心,学校武装部为中枢,搭建校内校外网络三个平台,组建学工、校外专家、学生社团三支国防教育队伍的“1133”立体化国防教育体系,对在校学生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手段的情感化、生活化的国防教育。
二是高质量的开展军事课的教学工作。每年新生军训和基础理论课教学,是对全体新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最佳时机,学校给予军训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学生训练期间所有伙食费、饮水费等等全由学校承担,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自2019年起在北京高校首次使用融通公司旗下的防护和战地救护的专业设备,训练时会有情景假设,极大提升了学生军训的热情和质量,新华网给予了报道。
构建阶梯式的军事理论教学,即基础内容由校内兼职老师授课,前沿内容邀请校外的专家来授课,拓展内容由学生自主在慕课平台进行自学,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学习内容。
三是构建四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工作机制。一是军事讲座常态化,在每学期党课、团课之外至少安排一次军事专题的讲座。二是国防活动主题化,学校借助国防活动紧密结合建党、国庆等大型纪念日契机,将不同主题教育活动贯穿整个年度的教学计划,做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三是活动平台多样化,学校借助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协会这个大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定向越野、军事特训营、国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国防活动。四是活动宣传立体化,在校内充分发挥互联网,尤其是微信公众号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影响力大的优势,开设了微信公众号,设立了现代兵器、国际局势、民兵动态、国库风采、老兵讲故事等多个子模块,面向全校师生经常性的宣传国防教育以及校园国防活动。
同时积极联系社会的各大重量级的媒体,对学校的活动进行宣传和报道,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解放军报、新华网、今日头条、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对我校国防活动进行宣传和报道。
四是打造以退伍大学生为核心骨干的民兵连特色平台。一是创新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学校自2004年起走入军营的学生数量达509人,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学校入伍学生人数达386人,学校充分利用退伍学生发挥出的群体效应,深入挖掘征兵工作中所蕴含的价值,构建了闭环式征兵育人体系,实现了征兵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学校形成献身国防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是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大学民兵分队,具备了扎实的征兵工作基础。2016年5月,在北京市西城区武装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成立了北京高校第一支大学生民兵分队,北京卫视对该活动进行了报道。民兵连编制100人,班长以上骨干全部由学校优秀的退伍大学生士兵担任,每年招募新队员并组织集训,让队员迅速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包括防爆、消防、医疗救护等技能,对外作为西城区的武装后备力量,对内为维稳青年突击队,每晚9-11点承担起校园周边的巡逻任务。在每栋学生宿舍楼都有一间值班室,配合保卫处以及宿舍区域的紧急突发事件,在学校安全维稳国防教育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成绩:一是学校自2013年以来,无论是集体还是学生个人,均取得了诸多荣誉,特别是在2018年,学校申报的大学生士兵孵化工程这个育人项目入选了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二是退伍学生表现突出,我校近5年有43名退伍学生保送或考取了清华、北大、人大一流学府,一人荣获北京市十大人物,三人获评北京高校优秀退伍大学生士兵,5人荣获国家奖学金。
三、高校在数字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回到今天的主题,数字全民国防教育是未来国防教育新理念、新形态和新模式,对高校而言也是全新的挑战。目前我们正处于数字化的初期,也就是信息化的阶段,简单谈一下体会。
第一是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广泛开展网上国防教育的主题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各类短视频平台是当代青年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所以学校的国防教育应该抓住这些媒体平台,有效整合网端微屏等媒介资源,将各类国防教育课程和主题活动在线上进行教育和展示,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得到教育。
第二是制作国防主题鲜明,学生喜爱的融媒体产品。这方面我校有一定的成功尝试,制作了一批反映学生真实的国防体验、原创的产品,得到了各媒体的广泛宣传。这里展示的是2018年制作的《兵耀工商》、2021年建党百年时制作的北工商版的《少年》,发布当天在今日头条热搜上冲进了前十名,影响力非常大。
今年八一建军节时,北京团市委联系我们学校拍摄了宣传片,在快手网站上进行了宣传展示。上周刚发布的民兵连的主题曲,在我们学校宣传和影响力也非常大。
最后一个是紧跟时代步伐,用数字化赋能高校国防教育的工作。我校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作中已经走在了北京高校的前列,目前学校已经建成了数字未来中心,打造智慧教学的一体化平台,这就为学校在未来数字国防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提供了扎实的平台和基础,也是未来学校重点努力的方向,我们也希望在数字全民国防教育大平台上,有更多自己能展示和学习的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