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贯彻依法治军战略强大合力

更新时间:2024/5/28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    浏览:

引言

深入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是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依法治军越向纵深推进,越需要坚决落实习主席“汇聚贯彻依法治军战略强大合力”重要指示要求,加强军地协同、左右协调、上下贯通,筑法治之基,蓄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加强顶层统筹,引领依法治军发展方向

习主席指出,加强依法治军机制建设和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是推进军队法治建设的“指挥棒”“风向标”,是凝共识、集众智、聚群力的“黏合剂”。深入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站位全局、放眼长远,统筹军队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要绘好依法治军战略规划。参照中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前瞻谋划依法治军中长期发展蓝图,明确全面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总体目标,一体设计法治军队建设的任务措施、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实现全面贯彻依法治军战略纵深发展。二是要制定军队法治建设指标体系。着眼解决法治建设不缺原则缺细则、不缺要求缺标准、不缺部署缺评估等问题,细化研究军队法治建设类别内容、等级标准,建立考核评估细则,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军提供规范化指引,推动法治建设软指标变成硬杠杠。三是要压实各级推进法治建设职责。各级党委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工作统筹协调,法治工作机构发挥职能作用,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方面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权限,确保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协同,推动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

扭住“关键少数”,立起依法治军示范标杆

习主席强调,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贯彻依法治军战略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更是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突出依法治官、依法治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带动各级贯彻落实依法治军战略。一是要培塑法治信仰。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建设法治、厉行法治、维护法治。坚持把学习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依法治军战略作为领导干部必修课程,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党章意识,扣好法治的第一粒扣子;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健全完善常态化学规学法机制,督促领导干部学习掌握必备的党纪国法军规,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二是要锤炼法治能力。坚决摒弃“重人治、轻法治”以及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习惯经验的工作思维,强化领导干部“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引导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和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法治保障作用;综合运用考核评价制度机制,增加依法用权、依法决策考核比重,树立法治建设履职导向,加快实现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三是要强化法治责任。构建军政主官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完善量化法治建设考评办法,常态开展法治督察,推动领导干部带头维护法治刚性、扛起法治责任,打造厉行法治、严守法治的新常态。

突出官兵主体,走好依法治军群众路线

习主席指出,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官兵是军队的主体,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贯彻依法治军战略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官兵主体作用的发挥。要走好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广大官兵投身法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供源源不断动力。一是要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军,首先要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应持续深化“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加强法治教育训练,推动把法规制度学习融入到政治教育、战备训练、安全建设等各项工作,提高官兵自觉学法用法意识,培育良好法治行为习惯,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法治。二是要充分尊重官兵首创精神。“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应充分调动官兵法治潜能,畅通民主渠道,深入基层一线,接受群众意见,倾听官兵心声,坚持制定军事法规问计于官兵,执行军事法规依靠官兵,落实军事法规相信官兵,大力激发官兵投身军队法治建设动力活力。三是要切实保障官兵基本权益。“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应当把“依法治军”与“以情带兵”结合起来,积极主动运用法律为官兵排忧解难,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综合运用涉军维权、公益诉讼、法律援助等制度手段,打通官兵依法维权“最后一公里”,增强官兵法治获得感,筑牢依法治军群众基础。

建强法治队伍,夯实依法治军人才支撑

习主席强调,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法治人才,对推动依法治军战略贯彻落地、开创军队法治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要培养德法兼修的专业化法治人才。法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法治人才需要具有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素质和法治素质。要教育引导法治人员“修德”与“修法”齐头并进,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法治人才专业能力长效提升机制,加强各领域履行岗位职责必备法律专业知识技能相关培训教育,建强崇尚法治、捍卫公正、恪守良知的法治人才队伍。二是要培养姓军为战的现代化法治人才。军队越是现代化,越是信息化,越是要法治化。应坚持战斗力标准,突出培养强军急需、打仗急用的现代化军事法治人才。坚持面向世界军事和科技前沿、面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主动布局国家安全、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军事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创新型军事法治人才。三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涉外法治人才。当前,世界安全战略环境深刻演变,国际秩序和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国际关系和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之争。要顺应时代之变,把握现代国际法理斗争制胜机理,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涉外法治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军事法治专业人才。

坚持军地联动,提升依法治军整体质效

习主席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国防意识,自觉履行法定的国防建设职责,依法保障好军队建设、军事行动和军人合法权益。推动依法治军是全面依法治国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是军地共同的责任,军队作为国家重要力量的一部分,需要与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院校机构密切合作,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一是要汲取依法治国有益经验。国家法治建设蓬勃发展,不仅为贯彻依法治军战略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也为提高依法治军质效指明了目标方向和实现路径。可通过学习调研、跟班见习等形式,积极学习地方法治建设经验做法,重视发挥地方专家对军事法治建设的决策咨询服务作用。二是要发挥法治机构协同潜能。加强军地双方沟通对接,健全与中央依法治国办,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协作机制,推动解决跨军地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加强跨领域跨部门跨军地联合执法,避免管辖冲突,减少交叉地带监管风险。完善军地监督和评估机制,强化军队反哺社会责任担当。三是要借助数据资源聚合优势。积极推动军地信息与数据共享,共用信息情报平台,加强军地教育资源共享,定期外请专家培训辅导,委托院校开展函授教学,推动军地法治队伍交流互鉴,为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伍俊颖  路彬彬  王宇飞,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