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更新时间:2023/11/2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4月视察广东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9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要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持续打造全过程创新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旧质生产力而言的,其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在“生产力”。“新”是指新科技、新产业、新领域、新动能、新优势;“质”是指质态、物质、质量、本质、品质;“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高效能、高质量、高品质为基本要求,以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为主要特征,开辟出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增长道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形成经济增长新模式,构筑创新发展新优势,是经济实现转型发展和区域创新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肯定了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所孕育的新动能,界定了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的信心与决心,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把握新科技革命机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占据未来发展制高点、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发挥科技创新的动力引擎作用,持续赋能产业创新与升级

  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新产业为主导,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动力引擎作用,持续赋能产业创新与升级。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培育形成新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根据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八大领域;未来产业主要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九大领域。不难发现,这两大新产业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必须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打造全过程创新链为抓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广东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显著增强,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具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雄厚基础和独特优势。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着力打造全过程创新链,通过补链、强链、稳链、延链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创新链各环节的有机融合,提升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效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具体实践而言,一是提升创新竞争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机制,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方式,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地。二是提升创新引领力,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长期稳定投入机制,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三是提升创新硬实力,深入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四是提升创新驱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高新区平台载体作用,完善高校、科研机构成果产业化机制,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运用和高标准保护,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五是提升创新支撑力,支持创建广深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证券化,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六是提升创新原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建设“五大工程”,优化实施人才优粤卡制度,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机制,办好大湾区科学论坛,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肖智星,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