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叶建春

更新时间:2024/3/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浏览: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叶建春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西将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叶建春代表介绍,江西制造业基础较好、门类齐全,不少领域走在前列。2023年,江西制定出台了《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即到2026年,全力做强做大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打造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江西将树立“一盘棋”思想,引导全省各地细化“1269”行动计划实施路径,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产业发展布局。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开展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积极创建国家产业备份基地。启动产业集群建设三年行动,积极构建“六个一”产业推进模式,更好发挥江西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带动作用,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叶建春代表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江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启动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2023年全省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60.2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1.7%。江西将深入实施科教强省战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争创国家实验室研究基地及稀土、核资源、有色金属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省实验室建设,力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9%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0家左右、企业技术中心100家以上,力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4000家。深化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和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遴选建设30个左右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提升人才与产业“适配度”。

“没有传统产业的涅槃重生和新兴产业的茁壮成长,就没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叶建春代表说,江西坚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举,2023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10%,为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江西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一产一策”推动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壮集群,打造更多“江西制造”新名片。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和未来技术产业研究院,培育元宇宙、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培育壮大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叶建春代表表示,江西将强化数字赋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VR、物联网等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链群,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施以生产线数智化改造为重点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计划,着力解决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问题。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环境。叶建春代表介绍,江西先后出台巩固提升经济“28条”、加强数字经济赋能营商环境“15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6条”等政策措施,2023年为各类经营主体减负163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2家。今年,将进一步完善提升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健全科技、金融、用地等要素支持“1269”行动计划专项政策,持续开展“一起益企”、企业特派员大走访等活动,精准提供技术对接、产品配套、要素配置、市场拓展等协调支持。深入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持续开展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发挥“惠企通”平台作用,推动涉企“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记者 赖永峰)